说真的,每次看到电视里那个不断跳动的蓝色数字——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我总忍不住想起去年在曼哈顿下城一家咖啡馆里偶遇的那个老交易员。他穿着皱巴巴的西装,盯着手机屏幕喃喃自语:“又涨了?该死,我上周刚清仓。”然后苦笑着摇摇头,“这市场从来不讲道理。”
道琼斯指数啊,某种程度上就像个精心编排的舞台剧。30只蓝筹股——苹果、波音、沃尔玛——被塞进一个篮子里,然后我们假装这个篮子能代表整个美国经济的健康程度。但真的吗?我常常怀疑,这个诞生于1896年的老古董,究竟还能不能反映当下经济的复杂性?它更像是一种集体幻觉,我们所有人都同意相信这个数字的权威性,尽管心底知道它漏洞百出。
最讽刺的是,这个指数本质上是个价格加权体系——波音股价变动1美元对指数的影响,可能是沃尔玛的五六倍。这就好比用几个大嗓门的声音来评判整个合唱团的水准。我记得2020年3月疫情崩盘时,指数单日暴跌近3000点,当时我的基金经理朋友在电话里苦笑着说:“现在连算法都在恐慌性抛售了,但你真的相信美国最大的30家公司一夜间贬值了13%吗?”
也许道琼斯最大的魔力在于它的叙事能力。媒体需要头条,政客需要谈资,散户需要心理锚点——而这个百年老指数完美满足了所有人的需求。但令人不安的是,这种简化正在扭曲我们对经济的认知。当指数创新高时,很少有人追问:这是由生产力真实提升驱动的,还是美联储放水的结果?是基本面改善,还是仅仅因为苹果又搞了次股票回购?
我越来越觉得,我们对待道琼斯指数就像对待一个宗教图腾。明明知道它不完美,却仍然每天顶礼膜拜。这种矛盾让我想起尼尔·波兹曼说的“我们崇拜我们创造的,最终也会被其奴役”。当特斯拉被纳入指数时,整个华尔街欢欣鼓舞,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同期被踢出的埃克森美孚恰恰标志着某个时代的终结。
现在看着道指在37000点附近徘徊,我不禁怀疑:这个数字到底是多少人真实财富的反映?或许它更像一面哈哈镜,折射出资本市场的集体焦虑与贪婪。当每个普通人都开始用道指涨跌来衡量自身幸福感时,我们是不是已经陷入了一种危险的数字崇拜?
说到底,道琼斯从来不只是个经济指标——它是美国梦的体温计,时而准确,时而失常,但永远让人沉迷于它的每一次颤动。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003/